張家口新聞網訊 谷雨剛過,在有著“中國馬鈴薯之鄉”美譽的張家口市沽源縣各馬鈴薯種植園區內, 種植戶便開始選種、 犁地、鋪管,準備馬鈴薯的種植。近年來,該縣立足“首都兩區”功能定位,聚焦“精特優”,加速構建綠色產業體系,產業結構持續優化, 產業發展提質增效。目前,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35萬畝,產業鏈總產值達15億元;藜麥種植面積2.5萬畝, 已成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藜麥種植和初加工基地。
做精藜麥產業。 該縣充分發揮北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龍頭作用,構建藜麥種植、加工、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。目前,全縣藜麥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.5萬畝, 產量突破350萬公斤,年加工能力達到9000噸,2021年銷售收入4000萬元, 帶動1500余戶增收,戶均增收1000多元。 為加快打造“中國藜麥第一縣”,將以創建白土窯藜麥小鎮為突破口,繼續擴大種植規模,同時延伸產業鏈條,完善藜麥加工車間及生產線建設,提升加工能力,自主生產藜麥面、藜麥餅干、藜麥粥、藜麥茶等系列產品。
做強馬鈴薯優勢產業。深入推進馬鈴薯產業結構優化調整,持續促進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目前,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左右,年可繁育微型薯1.3億粒以上,年產鮮薯80多萬噸,儲藏能力50多萬噸,種植戶2.5萬余戶,帶動上下游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,產業鏈總產值達15億元。為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,該縣將以創建黃蓋淖馬鈴薯小鎮為切入點,加快建設全國唯一的馬鈴薯標準化生產示范區,組建專家工作站。
做大特色種植產業。將特色種植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, 大力推廣節水高效旱作農業,目前,現代農業園區面積發展到30萬畝,設施蔬菜、中藥材、花卉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0萬畝、3.6萬畝和1.5萬畝,培育大櫻桃、草莓等錯季水果種植示范基地5個,高標準建成省級農產品安全縣追溯點10個,“兩品一標”認證面積達到1.6萬畝。 下一步,將全面推進特色種植產業生產標準化、加工精深化、市場多元化、農旅融合化發展,建設環京津特色蔬菜供應保障基地。(記者 韓文濤 通訊員 許愛英)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